Tuesday, September 22, 2009

湯匙餵食新聞 製造黨爭真假象


最近馬華黨爭新聞,佔據各華文報章網絡媒體極大篇幅,不管你喜歡政治與否,每天都要看大量的馬華新聞。以新聞版面及走向來看,翁詩傑應該會被特大轟下台,蔡細歷當總會長機率偏高。

許多小道消息,或是新聞文告,都是當事人「用湯匙餵食」的結果。

蔡派人善於餵食,舖天蓋地的新聞,將翁詩傑打造為一個「不近人情」「什麼都沒有做的總會長」「專橫獨霸」「製造馬華危機」的人物。相對的,蔡細歷被打造為一個「精明能幹」「敢為華社說話」「和黨員親近」「受害人」「有正義的領袖」形象。

兩人對立的形象,是在短短幾個月內打造出來的結東,各種媒介的媒體,不論是主動,還是被動,直接和間接的參與這場形象打造戰,而得到這樣的結果。

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果?我能說的是,蔡派有林良實及一些廣告界高手操盤,深懂媒體公關術,以潛移默化,大量複製的消息和新聞,不斷輸送到民眾和黨員們的眼中,再深植腦中。事實是不是如此,就沒有那麼重要了。

台灣新聞工作者黃創夏曾在他的專欄中如此說:

「擔任過政治公關顧問的古達(J.Kyle Goddard)曾在《紐約時報》撰文說:「對記者來說,用湯匙餵食比讓他們如清道夫般,在政府或企業中搜尋下一條新聞要輕鬆許多。」

理由很簡單,媒體在資源相對有限的弱勢情境,與資訊不對稱的不對等之下,為了有稿子能寫,有獨家話題可以搶到版面,自覺或不自覺地會去接受政客的「調羹餵食」,給了政客操弄的可趁之機。

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班尼特(Bennett)在他所著,討論政治新聞性質之《新聞:政治的幻象》中,更指出當代政治在新聞甘於自殘下,其實是「務虛凌駕於實質」(Style over substance),一切,都可以被扭轉與操弄,在政治幻象中凌駕了真實政治該有的理性判斷、折衝平衡、價值選擇‧‧‧

媒體為什麼甘於自殘,因為他們知道能夠得到更多的「湯匙餵食」,在資訊不平等的現況中,他們可以超越對手,表現的更權威,更能唬住閱聽眾。」

其實,在最近的馬華黨爭中,有許多新聞是不合邏輯,或是根本沒有根據的小道,但是,媒體仍熟衷於報導。有些無中生有的新聞,甚至可登上封面版位。

此時此刻,媒體如此大量的報導這些亂像新聞,目的,代表了他們和發放消息者有關係,代表著他們和這些領袖是「自己人」,所以,他們得到的「湯匙餵養」就是比別的媒體多一點。

因此,每一次蔡派有任何大動作之前,媒體就搶先各種消息出爐,重點就是向讀者們宣佈,我們才是被關愛的,所以「獨家新聞」比較多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